当前位置:通知公告>正文
2023年上半年校级教改项目结题验收
发布者:陶宏  发布日期:2023-06-08 查看:847 次
主要工作要求如下:
关于开展校级教学改革项目
2023年度检查和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部):
为了加强在建项目的过程管理、提升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的建设质量、搭建教学改革成果的展示平台,根据《浙江工业大学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浙工大教[2011]1号),学校决定组织开展2023年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年度检查和结题验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年度检查工作
1、 检查范围
2021年立项的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重点项目)、2022年立项的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项目清单详见附件1。
2、 检查要求
所有项目均需填写《浙江工业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进展情况表》(附件2)。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应突显该项目对教学成果奖的支撑、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结项时须至少发表CSSCI核心期刊教学研究论文一篇)以及项目成果在全省、全国的辐射影响力。其它教学改革项目应突显教学实践改革和学生受益情况(其中一般教学改革项目结项时须发表一篇主题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案例;在项目建设期内至少开设一次教学示范课或教学讲座)。
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由学校统一组织集中汇报,年度检查通过后拨付年度经费。其他项目由所在学院(部门)负责检查。
3、 检查程序
(1)请项目负责人于2023年6月18日前填写《浙江工业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进展情况表》(附件2)并上传网络教学管理平台(http://zjut.zlgc2.chaoxing.com/)。
(2)请各学院(部门)于2022年6月21日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审核。
(3)学校将针对重点项目开展年度检查评审会,校教改重点项目负责人需现场交流项目进展情况、改革成效、现存问题与下一步打算。评审会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二、 结题验收工作
1、 验收范围
2021年立项的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含一般项目、课程思政专项、委托项目),具体名单见附件3。
2、 验收程序
(1)项目负责人请于2022年6月18日在网络教学平台(http://zjut.zlgc2.chaoxing.com/)提交结项材料:
l 《浙江工业大学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结题简表》(附件4);
l 项目总结报告(要求侧重教学改革实践,字数在1万字以上);
l 项目申请书中承诺的建设内容和预期成果附件;
l 与主题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的扫描件(正式发表、录用通知均可,委托项目无发表论文要求)。
(2)项目所在学院(部门)对结题材料进行审核,将已达到结题要求的项目《结题简表》一份由学院分管领导签署意见、(部门)盖章后,于6月21日前交至教务处教研科(联系人:陶宏,电话:0571-88320442,地址:朝晖校区东科教南103)。
(3) 学校组织汇报答辩,专家评议。验收结果分为优秀通过、合格通过、未通过三类。
(4)学校发文公布结题验收结果。
(5)学校将根据《浙江工业大学教学奖励办法》(浙工大〔2022〕5号),对按时结题的项目予以奖励。学校鼓励优秀项目继续予以滚动实践、成果推广,培育申报省级教学改革项目。
(6)2021年立项的校教改项目建设周期至2023年6月。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参加结题验收的项目,需填报《浙江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重要事项变更备案表》(附件5)申请延期,延长期限不超过1年。
附件:
1.浙江工业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023年拟检查项目清单
2.浙江工业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进展情况表
3.浙江工业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023年拟结项项目清单
4.浙江工业大学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结题简表
5.浙江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重要事项变更备案表
教务处
2023年6月7日
材料提交时间:
2023-06-08至2023-06-22
参与的项目分别为: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所属院系 |
---|---|---|---|
1 | 产教融合视角下土木类智能建造专业方向核心课程体系构建 | 姚鹏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面向新时代城乡建设的社会调查课程教学改革及其优化策略 | 朱凯 | 设计与建筑学院 |
3 | 大学物理偏振光学模拟仿真实验 | 徐智君 | 理学院 |
4 | 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 龚强 | 设计与建筑学院 |
5 | 大学体育足球选项课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探索 | 陈捷 | 体军部 |
6 | 新工科视角下工业互联网技术课程项目启发式教学改革探索 | 顾勤龙 | 信息工程学院 |
7 | 基于C++编程语言的《数据结构》教学改革 | 方路平 | 信息工程学院 |
8 | 关于优化健行学院理科实验班《数学分析》课程的改革 | 丁盈 | 健行学院 |
9 | 基于OBE理念构建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竞赛、实习立交桥 | 李久胜 |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
10 | 基于“影像教本”的设计类专业教学效果提升方法研究 ——设计基础课为例 | 仲利强 | 设计与建筑学院 |
11 | 应用心理学整体设计、 层次递进的方法类课程群改革 | 柴浩 |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
12 | 校企协同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生态圈”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汪哲皞 | 设计与建筑学院 |
13 |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植物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 隋艳 | 设计与建筑学院 |
14 | 基于学习者中心的大学生廉政教育个性化实现机制研究 | 陈权 | null |
15 | 智能新工科视域下建筑工程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改革研究 | 李沛豪 | 土木工程学院 |
16 | “立德树人”视域下“四史”教育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路径研究 | 赛北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7 | 基于科教融合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湛东升 | 管理学院 |
18 |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对经济类人才培养影响研究 | 汪彩君 | 经济学院 |
19 | 留学生课堂环境中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及其提升留学生学习收获对策研究——以我校全日制本科留学生为例 | 黄莉 | 国际学院 |
20 | C++程序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 王海霞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21 |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师队伍与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研究 | 毛建青 | 公共管理学院 |
22 | 基于3D打印智能制造的《药物制剂》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杨燕 | 药学院 |
23 | 《程序设计基础C》的“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探索 | 王英姿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24 | 环境类专业毕业环节项目贯穿式模式构建 | 魏秀珍 | 环境学院 |
25 | 基于跨学科协作的公共艺术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 徐博群 | 设计与建筑学院 |
26 | 药学专业“人体解剖学”中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初探 | 孙漩嵘 | 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 |
27 | 面向新工科的嵌入式智能创新技术课程群建设 | 朱威 | 信息工程学院 |
28 | “新工科”背景下《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 武宏科 | 化学工程学院 |
29 | 基于实践的《投资学》教学创新方式探索 | 张利花 | 管理学院 |
30 | 循证设计理念下的建筑学课程群建设——基于理论课与设计课的整合 | 戴晓玲 | 设计与建筑学院 |
31 | 新文科背景下《公司理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 金鑫 | 管理学院 |
32 | 师生合作案例式教学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 马云 | 环境学院 |
33 | “数据分析和游戏微系统开发”实验课程研究与探索 | 刘文捷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34 | 浙江工业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同体的建设 | 董华青 | 校机关 |
35 | 新信息时代下食品安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孟祥河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36 | 基于新工科理念的计算机类专业第二、三课堂思政教育研究 | 毛诗焙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37 | 基于文化地理学的浙江文化教学创新研究 | 潘德宝 | 人文学院 |
38 | 基于学生迫切需求的大学英语口语第二课堂建设 | 吾莹 | 外国语学院 |
39 | 大学物理(留学生)在线课程的建设 | 陈曙英 | 理学院 |
40 | 基于造字法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 罗慕君 | 人文学院 |
41 |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实验与实践“五力”耦合提升 | 何铨 | 公共管理学院 |
42 | 数字治理创新实验班的设计与探索研究 | 肖云泽 | 公共管理学院 |
43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系创建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及实践 | 郑莉 | 公共管理学院 |
44 | 初探“JF-Standard”与“Can-do”体系融合在日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 千叶万希子 | 外国语学院 |
45 |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文献检索实践环节》课程中的应用 | 姜理英 | 环境学院 |
46 |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思政的体系设计与建设实践 | 刘琦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47 |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互联网+课堂”线上线下融合式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 傅剑 | 继续教育学院 |
48 | 学科竞赛与课程教学相互融合的实践探索——以“小青禾”创新创业成长计划为例 | 刘琼 | 经济学院 |
49 | 发展共同体视角下校友资源反哺高校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 | 赵彬 | 校机关 |
50 | 项目制教学在公共管理实务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 张凤娟 | 公共管理学院 |
51 | 新工科背景下智能生物制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王旭东 | 药学院 |
52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图形能力培养的机械基础课程群建设研究 | 舒欣 | 之江学院 |
53 | 基于互联网+项目教学法的《资产评估》课程教学研究 | 沈蕾 | 之江学院 |
54 | 英语专业文学课程群建设改革与探索 | 方岚 | 之江学院 |
55 | 以完善德育元素库为抓手,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水平的探索与实践 | 陈根宝 | 之江学院 |
56 | 后疫情背景下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 申屠丽群 | 校机关 |
57 | 基于理想抱负水平提升的大学生优良学风体系研究与实践 | 林洁 | 机械工程学院 |
58 | 混合式教学下大学物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 周寒青 | 理学院 |
59 | 跨学科视域下学生学科竞赛组织的运行保障模式改革探究 | 吕月米 | 人文学院 |
60 | “金课”背景下的课程评估与持续改进体系研究 | 李赛 | 校机关 |
61 | 工科专业课程融合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以《流体力学》为例 | 康泉胜 | 化学工程学院 |
62 | 文献检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 饶国武 | 药学院 |
63 | 工程教育认证视域下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以环境类专业为例 | 周珊珊 | 环境学院 |
64 | 专业层面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 魏春 | 信息工程学院 |
65 | 融入“课程思政”的《大学物理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 | 李珍 | 理学院 |
66 | 应用实践下投资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研究 | 陈胜蓝 | 经济学院 |
67 | 从“教”到“育”的《界面交互设计》课程思政教育研究 | 朱吉虹 | 设计与建筑学院 |
68 | 教师思政赋能课程思政理路研究 | 陈杰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69 | 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高校学风建设体系梳构与实践 | 於建明 | 校机关 |
70 | 课程思政元素库建设 | 杨克勤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71 | 新时代高校美育教育之革新——教育戏剧融入大学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 盛菀 | 外国语学院 |
72 | 《药理学》实验教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 李乐 | 药学院 |
73 | “语言-文化-实践”多元融合的留学生汉语课程思政元素及路径 | 荣丽华 | 人文学院 |